2017年龙岩监狱,一名叫郑江的死刑犯连着几天夜里做同样一个奇怪的梦,这个梦让他连续多日心神不宁,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拐卖来的孩子,后来郑江找到狱警帮忙,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福建龙岩监狱遭遇罕见低温,铁窗外的植被覆满积雪,高墙之内,33岁的死刑犯郑江因改造表现良好,刚从死缓减为有期徒刑二十年,连续几个晚上,郑江都做着同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漫天飞雪,一个温暖的怀抱紧紧拥抱着他,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眼前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这个梦境让郑江感到困惑,他从小在福建长大,从未见过雪,更没见过这样的景象,难道自己是被拐卖的孩子,郑江的成长经历充满坎坷,四岁前的记忆一片模糊,只记得九岁时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后被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家的冷漠让他十三岁就选择离家出走,误入歧途。
三次进出监狱,法律意义上的养父母从未来探视过他,这让郑江更加怀疑自己的身世,甚至怀疑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
内心的煎熬让郑江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发呆,甚至和牢友吵架,这些变化引起了狱警陈彬的注意。
在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中,郑江向陈彬坦白了梦境和成长经历,表达了对身世的怀疑和对真相的渴望。陈彬被他的坦诚打动,决定帮他查明真相。
陈彬利用休息时间,前往郑江法律户籍所在地,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进行实地走访,他发现郑江登记的住址早已空无一人。
通过向附近居民打听,陈彬了解到郑江并非郑家人亲生的孩子,当年他来到郑家时,没有办过任何仪式,就像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这一发现似乎为郑江的梦境找到了合理解释,为了帮助他找到家人,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在官方平台发布了寻亲启事,详细讲述了郑江的梦境和人生经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帖子发布仅四天,就接到了一位名叫张明英的女士电话,张明英告诉工作人员,郑江的照片和她走失多年的弟弟长得特别像。
张明英回忆说,弟弟四岁时在贵州黔西的老家赶集时被人贩子偷走了,整整三十年,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
母亲经常以泪洗面,眼睛都哭肿了,父亲直到去世前还在念叨,一定要把儿子找回来,张明英和姐姐为了寻找弟弟,甚至来到福建打工。
亲子鉴定报告很快出来了,确认郑江确实是张明英的亲生弟弟,得知这个结果,郑江内心百感交集,既兴奋又有些不安。
他担心自己作为正在服刑的人员,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人,然而,当张明英带着母亲和姐姐出现在会面室时,所有的顾虑都消失了。
会面室里,张明英一把搂住郑江的肩膀,颤抖着喊了声“小弟”,郑江的母亲抹着泪,把藏在怀里的布包轻轻塞给他——里面是弟弟小时候最爱吃的米花糖。
郑江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模样,是母亲带来的遗照,原来,一直出现在他梦里那个伟岸的身影,就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
他这才明白,自己不是被抛弃的孩子,而是父亲深深思念的亲人,那些梦境,或许是血缘的呼唤,是亲情的指引。
在亲人的陪伴下,郑江第一次在监狱里庆祝生日,他许下决心,要洗心革面,好好孝顺母亲,弥补过去缺失的亲情。
母亲告诉他,家里的门永远为他敞开,无论他犯过什么错,在母亲眼里,他永远是那个四岁时会撒娇喊“妈妈抱抱”的小儿子。
找到家人后,郑江的改造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认真学习技能,积极参加劳动,希望早日回到家人身边。
2022年,郑江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机会,母亲和姐姐经常来看望他,给他带来家乡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狱警陈彬说,郑江的变化肉眼可见,从一个沉默寡言、经常发呆的人,变成了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人。亲情的力量真的很神奇。
这不仅仅是郑江个人的救赎,更是对所有走失儿童家庭的希望,它提醒我们,无论经历多少磨难,血浓于水的亲情终会找到彼此。
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走失儿童问题,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团聚,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回到亲人的怀抱,让悲剧不再重演。
信息来源:
新华社《全国打拐行动成果显著 多个家庭实现团聚》
中国新闻网《监狱民警助力寻亲 服刑人员找到失散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