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龙岩,位于中国东南部,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龙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是龙岩的一些历史概览:
1. "史前时期":龙岩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发现了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如永定县的南溪遗址、上杭县的蓝屋遗址等。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龙岩地区属于闽中郡。汉代时,龙岩属会稽郡。
3.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龙岩地区属于吴、晋、南朝宋、齐、梁、陈等政权,社会动荡,但文化发展有所成就。
4. "隋唐时期":隋朝时,龙岩地区属泉州郡。唐朝时,属汀州,龙岩地区逐渐成为汀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 "宋元时期":宋朝时,龙岩地区属汀州路。元朝时,属汀州路,这一时期,龙岩地区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6. "明清时期":明清两代,龙岩地区属汀州府。这一时期,龙岩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7. "近现代":鸦片战争后,龙岩地区成为西方列强的侵略目标。1911年辛亥革命后,龙岩地区属福建省


举报 -
先秦时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晋太康三年(282)置新罗县,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领原新罗地区分置的长汀、黄连、什罗3县。天宝元年(742)汀州改为临汀郡,杂罗(新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
唐大历十二年(777)龙岩县改属漳州。建州属沙县改隶汀州。漳州管辖龙岩、龙溪、漳浦3县。汀州管辖长汀、宁化、沙县3县。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划沙县归剑州。汀州管辖长汀、宁化2县。漳州管辖龙岩、龙溪、漳浦3县。
宋淳化五年(994)上杭、武平升场为县,属汀州。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莲城县。宋末龙岩县和龙溪县、漳浦县、南胜县、长泰县5县属漳州,长汀、上杭、武平、莲城和宁化5县属汀州,。
龙岩市行政区划图元至元十五年(1278)为漳州路、汀州路。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莲城为连城。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和宁化、清流6县属汀州路。龙岩县和龙溪县、漳浦县、南胜县、长泰县5县同属漳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为汀州府,明成化十四年(1478)置永定县,时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县和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通称“汀属八县”。
明成化七年(1471)置漳平县,明隆庆五年或六年(1571年或1572年),置宁洋县。取“宁靖东西洋地”之意,“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龙岩县、漳平县、宁洋县和龙溪县、海澄县、漳浦县、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长泰县10县属漳州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漳州府龙岩县、漳平县、宁洋县成立龙岩直隶州。
清前期开始汀州府、龙岩直隶州均属汀漳龙道,驻地漳州府龙溪县,下辖漳州府、龙岩直隶州和汀州府。
1912年废州、府,各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驻地龙溪(今漳州市芗城区)。1925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1928年至1934年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时属“龙汀(龙漳)省”,驻地龙溪(今漳州市芗城区)。1934年7月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漳平、宁洋、华安7县)和第八行政督察区(驻长汀,辖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永安6县)。1935年10月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驻龙岩,辖龙岩、漳平、永定、上杭、宁洋、华安、大田7县及峰市特种区)和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长汀,辖长汀、连城、武平、宁化、明溪、清流、建宁、泰宁8县)。1947年以龙岩、漳平、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7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今龙岩市新罗区)。
1949年8月至11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称龙岩专区。1956年7月划入永安、宁化、清流3县,7月撤销宁洋县,将其分隶漳平、永安、龙岩三县。1961年永安、宁化、清流3县划归三明专区。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1981年撤销龙岩县,设省辖县级龙岩市。1990年漳平撤县设市。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地设市。1997年3月,县级龙岩市改为新罗区。1997年5月1日,地级龙岩市成立,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2014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定县将撤县改区。
举报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