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大洋彼岸545
				 
				福建龙岩站,一名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出站被拦。她怀里抱着两个不到6岁的幼儿,身后跟着两个超过6岁的孩子。铁路工作人员指着规定告诉她:“一个成人只能免费带一名免票儿童,您得补三张票。”她瞬间红了眼眶——为两个超龄孩子补票她认了,可连怀里不占座的幼儿也要补?她攥紧衣角拒绝:“国家鼓励生育,这规定太冷!”
铁路规定白纸黑字:一名成人仅可免费携带一名6岁以下不占座儿童,6-14岁需买半价儿童票。若带多名幼童,超出的必须补票。她带了四名孩子,除一名免票外,其余三名均需购票。
可生活是具体的。单亲妈妈拉扯四个孩子已属不易,补三张票可能抵她几天饭钱;列车员照章办事亦无过错。网友争论不休,有人坚持“规则不容钻空子”,也有人反问:“公共服务能否对多孩家庭多些体谅?”
钢筋水泥的规则筑得起秩序,  
却抵不过一个母亲攥紧衣角的手。  
当“补票”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该修补的,  
何止是一张车票?  
> 社会进步的刻度
> 往往藏在规则与温情的缝隙里。  
> 若鼓励生育成为国策,  
> 配套服务是否也该跟上?  
> 比如优化儿童票政策,  
> 或为特殊家庭开设绿色通道?  
> 毕竟,一个让孩子惶恐哭泣、  
> 让母亲孤立无援的场景,  
> 不该是这个时代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