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owara狼王
				 
				7月7日,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筑梦红土·智绘蓝图长征精神传承研学队”21名师生走进南山镇中复村,开展“溯源长征起点·感悟初心使命”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口述历史访谈、红色艺术创作等沉浸式学习,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长征精神的内涵。红军桥:信仰刻度的“生命等高线”红军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廊桥。桥栏上保留着红军征兵时刻下的“生命等高线”——一条1.5米高的刻痕,见证了“人比枪高当红军”的悲壮誓言。讲解员动情讲述:“当年,许多热血少年垫着脚尖够到刻痕参军,最小的仅有12岁。”队员们深受触动,感慨道:“这条线不仅是身高的标准,更是信仰的刻度,提醒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观寿公祠:誓师长征的红色圣地观寿公祠古朴庄重,回荡着91年前的烽火号角。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此举行誓师大会,踏上长征征途。研学队员们立于祠堂前坪“零公里处”石碑旁,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红军将士们慷慨激昂的誓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走进观寿公祠,醒目的各类标语映入眼帘,如“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等,这些标语虽已斑驳,却依然震撼人心。“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队员们在这里追忆历史,亲身感受长征精神。
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陈列馆:波澜壮阔的光辉革命历程在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陈列馆,通过历史照片、图表、文物、场景还原和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反映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革命历程。在这里,讲解员讲述了客家妇女赖阿妹在丈夫林阿根参加红军长征后,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等待的感人故事,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团队指导老师蓝朝阳现场讲授微党课,强调“长征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今天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像赖赖阿妹一样,不畏艰难、默默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坚定前行。”

精彩纷呈,多元活动赓续长征精神为更好的传承长征精神,研学队还开展了系列活动。“口述历史:寻访见证者”活动,通过采访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聆听他们的讲述,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在“红色文物速描”创作环节,队员们拿起画笔,对陈列馆内的革命文物进行速写。通过艺术创作,队员们更加细致地观察了这些历史文物,深刻感受到了它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在“寻找历史中的‘我’”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与历史中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并围绕《从“生命等高线”到“00后身高标准”》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虽然时代不同,但青春的奉献和担当是永恒的。在红歌快闪活动中,队员们齐声高唱红色经典歌曲,用歌声传递长征精神,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通过这些沉浸式的体验,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军战士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

在长征精神传承交流研讨会上,队员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研学心得和感悟。大家一致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践行。
队员们表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长征路,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寻根为铸魂,我们重忆长征,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未来正待我们续写”!(通讯员:林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