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宅区周边餐饮污染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1. "加强监管": - 建立健全餐饮业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餐饮企业的环保责任。 - 加大对餐饮企业的日常巡查力度,对违规排放的餐饮企业进行处罚。
2. "提高环保意识": - 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 - 鼓励餐饮企业采用环保设备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3. "技术创新": - 推广使用先进的油烟净化设备,减少油烟排放。 - 研发新型环保材料,降低餐饮业对环境的影响。
4. "居民参与": - 鼓励居民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热线,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 通过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居住环境。
5. "法律法规":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餐饮污染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和处罚。 - 对违法排污的餐饮企业实施严格的法律法规制裁。
6. "区域规划": - 在住宅区周边合理规划餐饮企业的布局,避免集中污染。 - 在餐饮企业选址时,充分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经济激励": - 对环保意识强、污染排放低的餐饮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举报 -
位于龙岩中心城区登高西路一商住小区二楼餐馆的排烟设备无法达到高于楼层最高位置的环保要求,其产生的污染让住户怨声不断。图为3日记者拍摄的画面。
“上宅下店”让人头疼不已
在登高路一小区,餐饮业污染问题一直存在。
住在6楼的一位居民说:“真希望这些餐馆能搬走,因为每到就餐高峰时间,很远就能闻到油烟味。在家要是不关窗,闻多了鼻子、嗓子就不舒服。夏天,我和老伴早上6点就要出门散步,晚上9点以后才能回家开窗换气。”
另一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叹道,她家阳台的玻璃门从来不敢开,窗户上可以看到油渍。最令人头痛的是餐馆每次留下大量剩饭剩菜,导致楼道一带老鼠、蟑螂横行。“真想把房子卖掉,重新换个地方住!”她说。
北环西路一小区的居民陈先生说,他家楼下开了一家大型餐馆,导致家里经常满是油烟。7年来,他向政府有关部门、小区业委会反映了多次,但都无济于事。
餐饮污染多为“复合型污染”
记者在走访中得知,居民楼附近的餐饮业扰民现象已存在多年,餐饮污染问题屡禁不止。为赚钱,房地产商将很多沿街商品房的一层都设计成店面。目前,并无明确规定禁止这些店面用来开餐馆。
在走访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时,记者获悉,餐饮业污染多为“复合型污染”。首先是油烟污染。其次是废水污染。虽然目前大部分餐饮店都安装了隔油池,但很多疏于管理,使用效果不佳。餐饮店每天产生的油烟、油垢和泔水直接排放至小区居民楼周边和排污管中,导致小区环境受污染、排污管堵塞。再则,排风扇、空调及就餐时产生的噪音会干扰周边居民生活,餐厨垃圾易孳生细菌。
那么,餐饮业污染又缘何难解?
就此,在采访新罗区环保部门时获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治理成本应由餐饮店承担,但中心城区许多餐饮店资金并不雄厚,治理可能需要花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经营者不愿或无力安装治污设施。
——不少商铺“小店大开”,超范围经营,办理审批时登记做包子、馄饨的小吃店做起了炒菜、火锅的生意,治污设施跟不上。
——先前治污多采取地排方式,但地下管网容易饱和,这导致往地下排的污水废气又冒出地面;现在提倡空排,排烟管道须高出居民住宅楼,但这项改造投入较大。
——虽然环保部门针对餐饮服务业环境管理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或限制居民楼下开办餐饮等服务业商铺,此外,环境执法又没有统一尺度,所以要求业主整改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举报 -
举报